亚洲手机热产中文无码,视频人妖一区二区,中文字幕日韩亚洲欧美一区,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

新華通訊社主管

首頁 >> 正文

再生稻香飄致富路——“福建糧倉”浦城秋收見聞
2023-11-06 新華社記者 張華迎 來源: 經濟參考報

  一臺臺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,切割、脫粒、碎稈,伴隨著陣陣機器轟鳴聲,一株株沉甸甸的稻穗變成金黃飽滿的稻粒……秋收時節,走進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田間地頭,空氣中彌漫著陣陣稻香。

  “浦城收一收,有米下福州。”地處閩北山區的浦城縣素有“福建糧倉”美譽,每年水稻播種面積穩定在42萬畝以上,總產量約20萬噸。眼下,浦城縣的7萬多畝再生稻陸續進入成熟期。

  再生稻是種一茬收獲兩次的水稻,頭季水稻收割后,利用稻樁上存活的休眠芽,在適宜的水分、溫度、光照等環境條件下,再長一茬水稻,再收一季稻谷。最近幾天,趁著天氣晴好,浦城縣石陂鎮申明村種糧大戶陳兆武正在忙著收獲第二茬水稻。

  “現在再生稻種植、收割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,今年8月中旬收獲第一茬水稻,畝產750公斤,二茬稻差不多可以收300多公斤,加起來畝產超過一噸。”豐收在即,陳兆武笑容滿面。

  從2020年2月試種以來,陳兆武種植的再生稻面積已經從1000畝增長到如今的3500畝。在他的帶動下,石陂鎮已有100多位農戶加入再生稻種植隊伍,種植面積超過1.5萬畝。

  “看到秧苗插得稀稀拉拉,起初還有點‘怕’沒產量。”年過花甲的石陂鎮案山下村村民邱和是種植水稻的“老把式”,抱著試一試的態度,2021年他試種了30畝的再生稻。試種的效果出乎他的意料,“一次插秧、兩次收獲,不僅省工省時省力,而且產量還比單季稻高。”第二年,邱和就把再生稻的種植面積擴大到了80畝。

  再生稻高產背后,離不開科技助力。何時育秧插秧施肥、怎樣提前預防病蟲害、如何做好水肥管理……浦城縣臨江鎮種糧大戶馬芳華說,在福建省農科院、福建農林大學和浦城縣農技人員的幫助下,他種植的再生稻畝產已從2018年的875公斤提高到了2022年的1025公斤;畝產純利潤也從原先的100多元提高到現在的700多元。

  “老陳,現在是短生育期油菜播種的關鍵時期,要抓緊時間平整土地、施肥、播種。”接到浦城縣農業農村局農技站站長、高級農藝師鄭莉的電話后,陳兆武就馬上著手安排農機手播種油菜。

  開溝、起壟、播種、覆土、施肥……經過多道工序,一壟一壟油菜播種完成。“短生育期油菜11月播種,第二年4月就可收割,不影響再生稻播種。”陳兆武介紹,從去年開始,在浦城縣農技人員引導下,他采取“稻+油”輪作方式錯峰種植,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。

  浦城縣鄉村振興發展中心主任劉永斌說,今后浦城將繼續加大對再生稻生產的扶持力度,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,鼓勵土地規模流轉,力爭到2025年全縣再生稻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以上,更好帶動群眾增收、鄉村振興。

  (新華社福州11月5日電)

凡標注來源為“經濟參考報”或“經濟參考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稿件,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,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,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,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、播放。獲取授權

“噸糧田”的三種“打開方式”

“噸糧田”的三種“打開方式”

在與一些種糧大戶交談中,記者聽到了一些新名詞:“噸糧田”“噸半糧田”。這是對一畝地一年糧食產量的概稱:畝產2000斤、畝產3000斤。

·新雪季各大雪場看好客流回升 全鏈條運營能力受重視

讓傳統文化“可知可感”——“天下第一名社”的產業發展路

讓傳統文化“可知可感”——“天下第一名社”的產業發展路

被稱為“天下第一名社”的西泠印社通過一個小小的亞運觀眾禮包,呈現出一條體現自身特色的文化產業之路。

·黃河之畔涌動新動能——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走筆

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,禁止轉載使用

新聞線索提供熱線:010-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: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

JJCKB.CN 京ICP備18039543號

01014001008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48951